来源:来源:当代先锋网 时间:2023-06-12 20:51:23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颖羿
“加油!加油!保持住!按节奏!加油……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6月12日一早,第十届全省民族运动会的水上项目——龙舟和独竹漂就在清镇贵州省水上运动中心(红枫湖)如火如荼地开展。贵阳代表队的龙舟船首,身为鼓手的晏家华挥动鼓槌,和着节奏喊出号子为船员们加油鼓劲。
“咚!咚!咚!咚……”激烈鼓点与划手们手中船桨挥动的节奏,形成了激昂的共振。
不只是晏家华的船队,随着发令汽笛的鸣响,一共四只龙舟如同四条蛟龙,在湖面的赛道上飞驰起来,翻飞的船桨如龙爪舞动,洪亮的呐喊如声声龙吟,高涨的运动激情在初夏时节的红枫湖面上画出一幅热烈的画卷。
“我们这场发挥还不错,大家按照节奏齐心合作、奋进发力,配合得非常好!”刚刚完成比赛、发丝上还挂着汗水的晏家华心情还很激动。曾经在全运会上夺得过皮划艇项目冠军的她告诉记者,今天是自己首次在民族运动会上参与贵阳代表队龙舟队的比赛。“赛龙舟是非常看重团队精神的项目,考验速度、力量的同时,也考验着一个团队的整齐度、协作心。”晏家华说,这与民族运动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主旨十分契合。
而与龙舟在同一赛场进行的项目——独竹漂则显现出另一种风格。
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。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,漂行水上如履平地。在2011年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,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。
而在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,独竹漂选手们尽显这一运动的轻巧与优雅。
只见运动员们手持细竹竿做桨,脚踏一根不过一脚宽的玻璃钢特制“竹漂”,身形微动,就能保持自己不偏不斜立于水面,并通过细竹竿轻划水面悠然前行,颇有武侠小说中“一苇渡江”的轻功绝技之风范。
“我接触独竹漂项目不到两年,已经爱上了这项运动。”黔西南代表队独竹漂队的17岁小将廖应吕告诉记者,此次自己和五名队友来到赛场准备一展身手,也是为了检验平时的训练成果。“这项高难度的运动,十分考验身体的平衡性、协调性,同时也让人充满成就感。”廖应吕说,自己还有一个月就满18岁了,如果能在比赛上夺得名次,将会是送给自己最好的“成年礼物”。
在比赛进行过程中,红枫湖上下起了连绵的小雨,却没有影响到运动员们的如火热情,水上急行的一条条船影、回荡湖面的一声声呐喊,都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染上了一抹激情的运动色彩。
龙舟运动员奋力划桨加速前行
龙舟运动员根据节奏整齐划一划动船桨
独竹漂运动员在水上努力保持平衡
独竹漂运动员击水前行
三架独竹漂争先恐后
龙舟在水面上破浪疾驰
远动员出发前检查龙舟情况
文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颖羿
图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杨
编辑 杨镜民
二审 刘跃
三审 吴文仙